風雨生信心 慈籃全力衝刺
2013/04/14 | ◎沈玉蓮/新北市報導「以前慈籃都回去花蓮精舍參加十公里路跑,但現在有一千多人參加,不方便再回去打擾精舍師父,就由各社區輪流主辦。這一年一度的親子路跑嘉年華會,最重要是藉由運動促進親 子之間的親情。」慈濟青少年籃球隊總召集人李鼎銘說。
4月14日週日清早,天空下著陣陣大雨,來自竹南、楊梅、新莊、台北市、新北市等地區的十四組慈濟青少年籃球隊親子共計1187人,冒著濕冷的天氣,聚集於台北市文山區的 道南河濱公園的萬壽橋下,為的是參加一年一度的「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親子路跑嘉年華會」。
李鼎銘說:「今天雖然下雨,但看到親子們滿腔的熱情,讓我很感動,『風雨生信心』就如同慈濟人常說的灑下甘露水洗淨大地,就在鳴槍起跑時雨就停了。孩子在這環境中路跑,不 會流汗、不晒太陽也沒淋到雨,這不就是一種福報嗎?」
◎勇敢背後的一雙手
「我勇敢活著的背後,是慈濟那雙強而有力溫暖的手。」帶著孩子林昱德來參加路跑,並在會場隨時走動補充點心幫忙打點的易春蘭輕輕的說。
十一年前,來自中國大陸廣西省的易春蘭,嫁到台灣不到一年,孩子才出生四十六天,先生就因癌症往生,讓她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嘗盡人生的辛酸與悲苦。但慈濟人卻給了她重生 與重燃對生命的希望,進而從手心向上接受別人照顧的人,變成一位手心向下幫助別人的歡喜菩薩。
先生臨終前,她把孩子暫放醫院托嬰中心,為了照顧先生和孩子餵奶奔波於二家醫院間,有一次趕時間搭計程車,司機問她:「這麼匆忙是在當看護嗎?做看謢很好賺喔?」她回說: 「是孩子和先生的看護啦!」司機瞭解了她的苦處,告訴她:「台灣有一個很有愛心的團體,叫做『慈濟』,如果有困難可以找他們。」
先生往生後,身邊沒半毛錢,眼看就要餓著肚子露宿街頭,又因自己的悲傷造成孩子的發育遲緩,在生活與生命走入絕境時,春蘭突然想到「慈濟」。她找了很久找到了台北分會,慈 濟人經由訪視瞭解了她的苦,就這樣持續陪伴與協助,她說:「慈濟人一路從汐止、南港、永春到文山,慈濟在生活上、精神上的陪伴、拉拔和協助,讓我有勇氣活下來。」
雖然在經濟上獲得慈善團體與慈濟的協助,但春蘭瞭解唯有自力自強才是長遠之計,在清潔公司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雖不多但母子生活還過得去,不再接受別人經濟上的濟 助。但兩年前一場車禍,傷了右手骨無法工作,不僅生活又陷入困境,與漸漸進入青少年期十一歲孩子間的互動也發生了讓她無法招架的問題。
苦惱的春蘭不得不又找上慈濟人,她接受見議帶著孩子參加慈濟青少年籃球隊,孩子在慈濟人文的熏陶下,脾氣變好了,越來越懂得禮貌,她自己也因為與孩子一起跟著慈濟人學習, 學會對孩子的包容、善解。
現在春蘭又有了穩定的清潔工作,她也開始學著付出,像今天這麼大型的活動,請假來幫忙並陪伴孩子路跑;她說:「慈濟就像我的娘家給我安全感,今天帶著孩子回娘家賽跑,他很 高興也很有信心,我現在不僅要學著大家一起來付出,也要引導我的孩子長大後去也能夠去幫助別人。」
◎親子有共同興趣
簡單又隆重的開幕式後,分成國小男女組、國中男女組、高中男女組以及師姑師伯組,國小與女生組、師姑師伯四十歲以上需跑三公里;國中、高中男生組與四十歲以下師伯組需跑七 公里,路跑開始鳴槍聲起跑,依序組別兵分二隊由萬壽橋分隔左右起跑,因地濕路滑,不論是在旁加油的志工或參與賽跑的同伴,都隨時提醒「小心路滑,慢慢來……」
一馬當先跑國小組第一名的六年級學生陳冠宇,三年來都參加,年年都獲獎,他說:「跑步應該是天生的,從沒練過。」問他訣竅,他說:「參加慈籃學到全力以赴,以前做事情遇到 困難會放棄,現在不會了,賽跑也是這樣要全力以赴。」
一家四口來自新泰區恒毅隊的鄭博元說:「在慈籃學到人文素養禮會禮節和打球的技巧,但更學會努力不懈的精神,雖然下雨,但努力不懈讓我沒放棄跑完全程,很開心。」獲得第五 名的媽媽楊玉佳說:「參加慈籃孩子不再亂發脾氣,親子的感情更緊密,有共同的興趣。」
與先生帶著二個孩子也是一家四口同來參加的楊淑美說:「孩子參加慈籃,運動方面、品性方面都變得比較優秀,以前脾氣比較爆燥,現在變得溫和,孩子喜歡打球,我們也陪伴一起 參加,親子有了共同話題,個性較悶的兒子變得比較能表達。」
藉由慈籃的活動,能與孩子彼此分享生活,親子情感更加密切的淑美,每年都參加路跑,她說:「這是一種很好的活動,從中可以體悟團體的真善;像今天下雨,孩子也學到團隊與不 屈不撓的精神,讓我很感動,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之下,慈籃還是這麼早起,穿著雨衣冒雨路跑,小孩子心目中會感受到團結力量大。」
穿著雨衣賽跑的黃冠綸說:「雖然下大雨,但心情很好,不會晒太陽很涼爽。」跑第四名的妹妹黃榆晴說:「很累,但很好玩,很高興,下次還要再來。」今年剛滿四十歲被編入三公 里路程的爸爸黃介垣說:「跑三公里,本來以為會很輕鬆,但是沒想到師兄們年紀雖很大了,一起跑都用衝刺的,我只能跟在後面跑,雖也入十五名內,但可以看出自己的體能真的不 如師兄們,所以以後要多參加慈籃活動,多緞練體力。」
◎團結力量大
來自中永和地區的漳和隊,是一支剛成立不到五個月的隊伍,第一年參加,期待與興奮全寫在親子的臉上。雖然在剛出門時看到下雨,孩子們都很擔心的說:「真的會跑嗎?」到了現 場,看到那麼多人被大家熱情的環境感染,大家持續用那一份開心和興奮的心情,全力以赴跑完全程,彼此分享都說:「跑得很快樂,明年還要再來。」
隊長駱進祿說:「學員對於慈籃的活動都還在學習摸索中,剛開始孩子們是燥動的,但經過這幾個月人文課程的熏陶,孩子已經可以坐得住了,也常聽到父母分享,孩子上慈籃後變得 很有氣質,與家人的相處也變得很融洽,所以除了教孩子打球外,人文課程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汐止區保長國小校長周德銘,知道住家附近木柵國中有慈籃活動,就帶著兩名兒子參加。從去年十月份到現在,他深刻的感受到,每個星期天都是兩個孩子最期待的打球時間;而他最 喜歡的是慈籃課程一開始的靜思語人文課程。
周校長說:「慈籃不僅是涵養孩子的品格和性情外,也是增強體魄促進健康的活動,很值得推廣。」他的孩子現在下課後,總會帶著球往球場上跑,常常不到天黑不回家,讓他看到只 要孩子找到了興趣,那份全力以赴的精神,也建立了孩子堅持的自信心,孩子也在靜思語的淺移默化中,看到了改變,他說:「現在四個兄弟已經變得不再吵架。」
第一次參加路跑就碰到下雨,周校長說:「告訴孩子堅持到底,不論成績如何不去管,在這種環境之下,堅持到底全程參與才是最重要。孩子也感受到了慈濟這個大家庭的團隊力量, 看到了這麼多人為了這個活動,不分彼此默默的在付出,為共同的目標在努力,這良善的力量是可以帶動社會向上的團體。」
◎行願法船 駛入社區
不論是三公里或是七公里,雨阻擋不了這一群滿腔熱情的慈籃親子們,在很短的時間內都依序回到會場,做了短暫的休息,整齊隊伍轉往木柵高工禮堂,舉辦另一場秀才藝及頒獎的開 幕式。
慈籃平時利用星期天打籃球,但親子間在課餘及人文課程中,學會多元化的才藝,趁著一年一度的聚會,除了午餐時間播放各組大藏經,讓大家瞭解慈籃一年來的各項活動與成果外, 十四組人各自準備才藝表演;有水懺手語、心寬念純拳、竹筒歲月、幸福的臉、……等等,孩子精讚的演出外,最特別的是師姑、師伯們表演的圓夢與行願。
活動最後,師伯們所演出的「行願」;四十多位已經有了年紀的演出者,以肢體帶動猶如在波濤駭浪中行船的震憾,讓很多人感動到紅了眼眶。主辦區文山慈籃總連絡人楊彬說:「總 領隊李鼎銘去年花了半年的時間苦練『行願』,讓他感受到若慈籃每一個人都是一艘法船,駛入社區是無比的幸福!就與社區討論馬上成軍。」
「接到訊息在短短的半個月內,凝聚五聯區的這股力量練習要將法船開入社區,有些師兄腳不能跪,身體不能轉,倍及辛苦,但把它當運動,發現對身體是有幫助的,站船頭的邱有賢 說:「一艘船最重要是船頭,只要把持得住行得正方向正確就能一直往前行,演出站船頭認真去體會鑑真和尚東渡傳法,在波濤洶湧大海當中所呈現出不屈不撓的精神與毅力,相信是 可以將法船駛入社區進而菩薩大招生。」
因為去年接辦慈籃親子路跑獲得好評,今年續辦的文山區總策劃楊彬和傅秀美說:「因有了去年的經驗,又蒙受其他區的相互配合,有信心毅力勇氣辦好這次的活動。」雖然一開始下 起大雨,但楊彬堅定不被雨所動搖的心念,他本著慈濟人「風雨生信心」的精神,勇往直前,老天爺作美,真的就在起跑時雨停了,讓這場動用一百多位工作人員,及一千多位參賽者 的嘉年華活動在感動中圓滿謝幕。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