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好奇探究慈籃 發心成為慈濟人

好奇探究慈籃 發心成為慈濟人
2014/12/28 | ◎洪碧霞 /臺中報導
王譽凱(左),參與半年的慈藍活動,除了個性變溫和,學校功課更加認真,近三次考試都蟬聯第一名,讓媽媽王藝潔(右)感動又安慰,她發願退休後要當慈濟人。[攝影者:吳啟志 (本志)]

歲末嚴寒,冬至的氣氛瀰漫著一些些新年將到的喜悅。今晨(12/28)臺中市的氣溫不到攝氏20度,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在中興大學體育館舉行。對孩童而 言,這裡有著過新年快樂歡欣的氛圍;對家長而言,在這裡可以感受到充滿愛與善的生活教育與行為體現。

◎ 落實誠信的精神

中興慈籃輔導長廖本生是位珠寶商,每次上課總是清晨七點就到,他最用心於培養學員守時的觀念。「這裡所有的學員,都是我的孩子。我們所有教輔工作人員,有志一同,都將這群 孩子視如己出。藉著慈籃,讓家長認識上人的法,培植學員誠正、信實待人,如何互愛、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在相親相愛中學習而成長。」廖本生以此為目標堅持著,並說:「寧願 我等人,也不讓別人等我的精神,就是誠信,這對於未來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幫助。」

他更著重孩子日常中的實際所行,所以常要學員做分享。分享個人在家中、學校或社會上,為別人做了那些公益事,讓同儕見賢思齊,相互增長善根。廖本生還說:「我稟承一分珍貴 因緣,一分責任、一分使命來到這裡。因為慈濟,有舞台讓我來做這些,心中無比的歡喜與感恩,讓我更把握當下、用心堅持。」

◎ 好奇探究慈籃

學員王譽凱家住霧峰,就讀國中二年級,人高馬大,有一百七十三公分。進來慈籃才半年,暴躁的個性變溫和了,而且每次從慈籃回家總是快樂無比。媽媽王藝潔有著雙項專業,曾是 護理師,現任竹科助理工程師。為了工作她無法與兒子經常相處,忙碌的腳步讓她從未來過慈籃,今日是抱持著一種好奇和探究的心情,百忙中特意抽空前來。會後她深深折服,感動 又堅定地說:「五年後退休,我要加入慈濟,做慈濟人。」

還有另一項令王藝潔折服,是學員長熊雪妙的影片——「人生的美 ,美在及時行善」,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自發性的小善,從身邊的人事物身體力行,就算地上的小小垃圾,都能是為 善的小小標的物;溫柔的一個微笑,都是讓人賞心悅目的禮物。熊雪妙分享著人與人之間,可以隨時隨地彼此互愛,互放溫暖,建構人間天堂。

◎ 敦親睦鄰 教化以愛

熊雪妙也分享與家人的相處之道,她說先生的壞脾氣,讓家人有如老鼠怕貓般的畏懼,每個人都過得非常地不快樂。為了家的幸福,她運用證嚴上人的法,改變了原本壞脾氣的先生, 讓家庭的氣氛,洋溢著溫馨幸福。她並用心烹調三餐讓全家人樂於吃素,因為素食,孩子個性也溫和許多,她覺得吃素可以讓人的心變善良。因此更鍥而不捨的影響鄰居,每月初一和 十五,邀請左鄰右舍到她的家中享用素食餐點。熊雪妙用上人的法,以愛敦親睦鄰。

這些都讓王藝潔感動不已,她說:「來慈籃,兒子譽凱除了個性變溫和,學校功課也更加認真,近三次考試都蟬聯第一名,因而想來看看慈籃的神奇。經過今天的參與,才發現自己不 懂得如何與家人相處,還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學習的地方。」

王藝潔想起早上開車載兒子前來的途中對她說:「媽,我將來長大就業,第一份薪水要捐給慈濟,做有意義的事!」當時這話讓她瞪大了眼,也呆了口。參與活動後,她不但明白了兒 子的話語,更期盼自己未來也要加入慈濟的行列!

圖左 : 中興慈籃輔導長廖本生,在小組中請學員分享在家中、學校或社會上,為別人做了那些公益事,讓同儕見賢思齊,相互增長善根。[攝影者:吳啟志 (本志)]
圖右 : 熊雪妙分享她與家人的相處之道,和運用證嚴上人的法,改變了原本壞脾氣的先生,讓家庭的氣氛,洋溢著溫馨幸福。[攝影者:吳啟志 (本志)]
圖左 : 慈濟青少年藍球家族夥伴,於星期假日的早晨,在籃球場上互相切磋球技。[攝影者:吳啟志 (本志)]
圖右 : 教練帶動慈藍學員,活動前做暖身運動。[攝影者:吳啟志 (本志)]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