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慈籃十七據點成立 鹿港會更好

慈籃十七據點成立 鹿港會更好
2013/09/18 | ◎林秀華、徐鳳琴/彰化縣報導

第十七個慈籃據點在彰化鹿港國中成立,9月15日,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李鼎銘(左一)、和佐儀公司董事長謝榮通(後右一),在鹿港國中為慈籃舉行「授球儀式」,還有多位貴賓及志工蒞臨現場。[攝影者:張玉娟]

「慈籃、慈籃、慈籃,加油、加油、加油」,大家將掌心向下,重疊交錯,高聲呼喊著。9月15日,第十七個據點的「慈濟青年籃球隊」,在彰化鹿港國中成立。「希望在鹿港國中 舉辦的『慈濟籃球隊』,能給彰化鹿港年輕人有機會來參與,讓大家有一個愉快健康的運動場所來訓練體能。」讚助球隊「籃球」的佐儀公司董事長謝榮通,虔誠祝福著。

1994年,慈濟成立「慈濟青年籃球隊」,至今已十九年。彰化慈濟志工努力促成,讓夢想成真,跨過大甲溪,讓「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在彰化正式成立。。

鹿港鎮長黃振彥、在地代理運動用品佐儀公司董事長謝榮通夫妻、大愛感恩科技董事長李鼎銘等多位企業家,還有早期北區慈籃組球隊大家長、二十二位彰化志工、三十四位學員及二 十三位家長貴賓蒞臨祝福。

9月15日,大愛感恩科技李鼎銘和謝榮通董事長,在鹿港國中為慈籃舉行「授球儀式」。召集人李鼎銘期待,「慈籃這樣的園地,能夠把親子之間的關係,藉著籃球來維繫,如 『慈籃』的宗旨,『愛心、團結、服務』,把球隊所有人的愛心團結起來,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希望每一個人來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期待鹿港的慈籃組能夠順利,一切成 功。」

除了學員打球,慈濟教聯會老師用心安排課程,與家長互動,希望從雙向交流中相互學習,與孩子們的相處和溝通。

◎善的循環付出愛

「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是孩子進來打籃球,連家中阿公、阿嬤、爸爸、媽媽都可以參加的籃球家族,還有很多慈濟事可以共同參與,可以導正社會不好風氣,是一個善的循環。

北區中正組,慈籃家族資深負責人林一義、徐美秀夫妻,專程南下祝福,他們深知這是一個充滿愛心、善心的磁場,也會讓親子關係更加融洽。

林秀美談起,很多慈濟兒童班畢業的孩子,都會來參加慈籃國中、高中組,再接著是大專慈青組。「這個區塊非常重要,因為國、高中正值孩子叛逆期,這時候是最需要陪伴的,因此 『慈籃』成立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孩子曾跟我說:『師姑,我自從加入慈籃後,都不會想去網珈,每個禮拜只期待要來打籃球。』」聽到孩子的分享,讓林秀美覺得這是一個很幸福的團隊,因為孩子在這裏是幸福 的,是被關懷、呵護的,來這裡反而比網珈更好。

林秀美還分享北區慈籃孩子的點滴。有位從國小打籃球一直打到大學,大學畢業後,就留下來當慈籃的助教,教這些小弟弟、小妹妹們,問他:「你怎麼這麼好,想留下來。」

當時這位孩子回答說:「師姑教我們要善的循環,我已經從慈青打到大學,現在該我來回饋給那些小弟弟、小妹妹。」這就是善的循環,秀美師姊說到此處,歡喜之情全表現在臉 上。

林一義師兄也道出自己多年來的感受:「夫妻共同在一個團隊付出,相互之間會互相尊重,有一些事情的磨擦會相對減少。」

◎有緣參與真幸福

家長林秀華聽完分享,歡喜的說:「原來慈籃已經成立十九年了,原先以為慈籃要花我們更多時間(因為每週一次),我們最想要得到的核心點,剛剛他們也都講了,大家都有豐富的 經驗,也都做到了。」

聽完實務經驗,秀華深怕這六年很難跟孩子相處,得知來籃球隊其實最重要的不是要打球,只是要用活動來帶動,希望這六年跟孩子可以相處的很好,又可以陪伴,又可以同時做好 事。

教育路上總是會遇到很多問題,但可以找到人請益,確實安心不少。看著孩子穿上慈籃制服,很開心的模樣,林秀華跟孩子約定,「打球之外,功課還是要顧好,這樣才會得到家人的 肯定。感恩很多慈濟人的付出,成就了第十七隊慈籃的開始,讓我們有因緣可以來參與,真是幸福。」

一早就來幫忙簽到的家長雷玉霜,感受大家都很用心,覺得整個活動大家一起來,才有向心力與團結,希望大家一起來精進,為社會付出一些心力,期盼跟孩子的互動能多一點,讓他 對於正向的發展會比較好一點,讓孩子來這邊多付出,是為人媽媽玉霜的希望。

義務承擔助教的家長李鴻銘,希望幫助這些小朋友,能夠帶動他們,今天第一次跟小孩子接觸慈籃,覺得孩子們都很活潑,也很好帶動,讓當助教的他都感到與有榮焉。

「覺得他們都滿聽話的,規規距距,覺得很感恩,希望孩子參加慈籃這個活動之後,有比較健康的人格,在團體中懂得學會互助合作,幫助其他人的心。」

◎減少叛逆 降低磨擦

「正值青少年的孩子,不是叛逆就是漸漸脫離父母,若我們藉此活動與父母維持互動,又可銜接六年持續接近善知識,又可易子而教,降低磨擦。」聽到加入慈籃的好處,相信慈籃會 有愈來愈多的家庭陸續加入,好處很多,是家長王穎駿的感受。

吳素紅媽媽有四位小孩分別為國二、國三、高二及高三,這次是為了好動的老么參加了慈藍,是讓這小孩有機會接觸到慈濟的人文。

「若孩子們都願意參加慈少班或慈籃活動,我就可以一次陪四位,因為四個孩子都正值青少年階段,可因緣如此,只有一位參加。」她希望爾後由這位最小的孩子,來影響兄姊加入慈 籃。

從慈濟大愛媽媽得知慈籃訊息的陳昱湄,她的孩子之前曾參加過籃球營隊,知道孩子有高度興趣,因此就參加了慈籃,陳昱湄希望藉由運動,在充滿德香的慈濟籃球隊中,讓孩子在不 知不覺中沈浸在慈濟的人文。

吳佩珊得知慈籃將在彰化鹿港舉辦,加上孩子對籃球有興趣,就鼓勵孩子來參與,希望在慈濟這個大家庭裡,能讓孩子的品格更成熟穩定。

因慈籃活動每周日都有,但她周六、日幾乎都會去南部探望娘家媽媽跟奶奶,加上先生認為孩子已經定不下心在課業上,若再讓他打籃球,對孩子是沒有幫助的。種種因素下,讓她不 知如何是好,但她還是讓孩子來參加。佩珊很有信心的說:「問題會慢慢克服的。」

◎校長護持 小朋友有機會學得更好

「若打球或遊戲時多了一分禮儀,多了一些體諒包容,再多一些團結合作,則社會會更和協,再加上師兄、師姊的愛心奉獻及護持,世界會更美好。」鹿港國中吳柏林校長說出自己心 中的感言。

吳校長深覺,只要是慈籃團隊學員,都是鹿港地區的子弟,他們的學習就是鹿港國中的學習,他們的轉變就是學校的轉變,只要孩子學得好,就是鹿港鎮的好,也是鹿港國中的好,所 以校長很樂意提供任何資源,讓所有的人有機會轉變,學得更好。

吳校長感恩所有的慈濟志工,願意給學生一個那麼好的學習機會,也祝福慈籃,「儘管這是第十七個據點的成立,我們祝福十七個據點以前的,蒸蒸日上;也希望十七個據點以後的, 也能夠紛紛成立,像雨後春筍般,在各地開花遍地。」

◎歡喜承擔

教練施文益歡喜承擔,他希望藉由籃球的體育活動,讓這些青少年學生和家長,藉由假日大家聚在一起,連絡感情、廣結善緣、相互認識,學生藉由籃球課程,讓他們有伸展身心,發 洩精力的地方。

因孩子興趣打球外,加上現在社會亂象,孩子在外打球不放心,要說父母親的心情,張永同師兄最能體會。他當初不辭辛苦,從彰化鹿港載孩子到台中中興大學參加慈籃,他分享: 「小孩參加慈籃後,比較貼心,能體諒父母,自己在安排生活與功課也比較有條理。」

看全場和樂融融,像家一樣的溫馨,志工洪美香很開心的鼓勵著,「慈籃第十七隊,終於在我們鹿港成立了,希望從三十幾位學生開始,將來我們也可以讓非常多,讓其餘各區也看到 我們的努力,做出很好的成績,讓孩子們非常快樂,然後身心健康、平安長大。」

上人曾開示說:「邊走邊整隊,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凡事起頭難,大家自我期許,未來會越來越精進,讓彰化慈籃人文更加的提升。

圖左 : 彰化慈籃在鹿港國中展開序幕,慈濟教聯會老師蔡幼娟和孩子們溝通互動,將慈濟人文精神融入。 [攝影者:張玉娟]
圖右 : 彰化慈籃的成立,除了學員打球,慈濟教聯會老師也用心安排課程,與家長、學生溝通互動,希望從雙向交流中相互學習。 [攝影者:張玉娟]


圖左 : 參與慈籃的隊員施幃翔(左一)、謝有明(右一)及志工的孫子(中),大家自動自發主動拿起拖把幫忙整理場地。[攝影者:蘇聰宇]
圖右 : 家長林秀華(淺藍衣)和雷玉霜(深藍衣),一早就來幫忙,有的做文字記錄,有的負責簽到。[攝影者:蘇聰宇]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