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放之間的智慧 以愛化礙應惜緣
2016/03/13 | ◎邱美娥、游采潔/新北市報導由士林兒童班郭惠菁帶領課務團隊企畫的活動體驗「愛心大考驗」。帶給學員省思他人的感受與需要,展現同理或關懷的行動。[攝影者:謝金英]
參與今天研討會的北區教育功能團隊,包括慈濟教師聯誼會(簡稱教聯會)、慈少、慈籃、慈青、新芽課輔、大愛媽媽和兒童親子成長班等志工。各功能互動的學員年齡從幼教、小 學、國中到高中,所以「菩提種子編輯委員會」量身訂做,設計四個活動體驗課程。專心投入活動中,學員有感受,體驗後的回饋與建議,也提供了靈活運用教案的撇步。
關渡慈少學員以「春鼓憾舞畫吉祥」,用擂動鼓聲,手舞足蹈,縱身翻躍,為教案研討揭開序幕。「咚咚咚……」的鼓聲,也激勵著慈濟師兄、師姊精進向上;以武功造型表演的「我 的名字叫勇敢」,看到慈濟孩子的青春活力。
◎小遊戲大考驗 收放之間的智慧
第一個活動體驗「愛心大考驗」,構想來自中國寓言故事「毀瓜與護瓜」。士林兒童班志工郭惠菁徵求十二名參加自願組,請他們各拿一塊地墊(代表愛心),並站在用童軍繩圍成的 A地。
然後再徵求十五名加入考驗組,結果湧入二十多人,捷足先登者才有機會玩遊戲。郭惠菁邀請考驗組包圍自願組,並用皮球輕擊地墊,自願組受到攻擊,一一退至B地。後來,因為 A地發生水災即將被淹沒,郭惠菁將現場的繩子越縮越小,顯示情況危急。曾受攻擊而退至B地的人,或有部分消極抵制,不予理睬;多數人仍懷抱人溺己溺的精神。所以,自願組仍 發揮愛心,各捐出一塊墊子,鋪成路橋,拯救受困的考驗組。
「愛心大考驗」中,曾被迫離開家園的自願者,為什麼願意幫助對方?曾攻擊別人而今被解救,感受如何?
「因為不捨,所以伸出援手。」
「今日被救,要感恩回報。」參與的學員都能暢所欲言。
第二個活動體驗「收放之間」,發想來自中國歷史故事「負荊請罪」,利用童年玩繩的遊戲,兩人一組,先將繩子繫腰,再繞過背後,配合身體鬆緊,一收一放之間,利用力道,讓對 方腳步移動,決定輸贏。
樹林慈少班志工賴麗珠以提問:「人生是否一定要有輸贏?不怕他跌倒嗎?不能互助嗎?」來引導大家深思,人生的職責不是爭輸贏,而是要將心比心,發揮同理心,用愛待人、並化 解仇恨與敵對,發揮互助的精神。
一堂課有兩場體驗活動,教室就像運動場,雖然學員無法全部上場,但是,愛的能量無遠弗屆地傳遍全場。
◎心情滾雪球 有愛無礙
分站活動:「你愛你的鄰居嗎?」,藉由敦親睦鄰公約,分為「樓梯髒了」、「急事出門」、「獨居老人」三種照顧方式的遊戲,體驗敦親睦鄰、守望相助,進而「惜緣」,珍惜緣 分。
由永和大愛媽媽黃雅萍及課務團隊規劃三人為一小組,圍成一個圓圈。當沒有遵守公約規範時,這組則需象徵懲罰地換位子坐,遵守公約的可以安坐,主委另尋下一組檢驗。有時候因 為別人(鄰居)的錯誤,害自己一直換位置的時候,難免產生各種矛盾與衝突,進而產生怨懟心。
藉由遊戲體驗、引導大家要處處結好緣,相知相惜,每個當下都要用心,以「大愛無私、以德報怨」的包容心,與鄰居結好緣,並做到敦親睦鄰、守望相助。
人事繁雜,心情就像多雲偶陣雨,如何突破烏雲望虹霓呢?在影音館進行的另一站:「心情滾雪球」,學員分組圍坐,各組抽一個題目,作為情緒引發的事件。有「父母批評我的朋 友」、「男女朋友變心劈腿」和「網路被中傷攻擊」等;每個人寫出針對此事件的情緒或行為。有人寫「憤怒」二字,還有人寫「哀莫大於心死」等;更有體驗的學員寫傷心二字不足 以表達,還要附上一張哭泣的臉。
順著圍坐學員,一一複述情緒事件,先重複前者的話,再加入自己的情緒後,將寫著個人情緒的紙張包覆在前者的紙團上,如此傳至最後一位,情緒紙球越滾越大。最後由隊輔透過提 問與聆聽,引導學員跳脫情緒,並說出正向想法,或以具體行動解決問題。
一位志工在「心情滾雪球」體驗中,面對朋友說自己壞話時,他馬上反應,要外出大吃一頓。隊輔繼續追問後,他才心平氣和地回答:「我要反省。」由此可知,負面情緒如滾雪球, 於事無補;正向思惟,才能解決問題。
承擔「心情滾雪球」單元的慈籃世新組志工傅秀美繼續引導學員,說出正向能量的好話。「生氣就是短暫的發瘋。」、「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不要讓別人的錯誤,懲罰自 己。」,現場《静思語》好語愛心接力賽;此唱彼和,大家驚覺,這也是一段自我療癒的體驗。
活動在分組體驗後,回到感恩堂省思分享。在校園推廣靜思語十餘年的志工許秀珠,拋出一個蕀手的問題:「年輕人血氣方剛,當他遭人迫害,不可能馬上伸援對方,怎麼辦?」惠菁 師姊回應:「鼓勵對方,再運用同儕的力量。」
經過上午的體驗,新北市慈籃彰和組志工高春綢如獲至寶地說:「下午,我要用學到的遊戲,和慈籃學員和家長互動。」高春綢第一次參加教案研討並身兼報到組工作人員,研習活動 後的教育功能月會也不缺席。從慈少到慈籃,深耕社區教育功能團隊的她,散發滿滿愛的能量,嘉惠社區學子並發揮良能。
圖左 : 菩提種子編輯委員會3月教案研討,在關渡慈少學員以「春鼓憾舞畫吉祥」的擂動鼓聲中,揭開序幕。[攝影者:黃文禮]
圖右 : 樹林慈少班課務團隊呈現的「收放之間」體驗活動。發想來自中國歷史故事「負荊請罪」,利用童年玩繩的遊戲比輸贏。體驗帶給學員省思輸贏不重要,應該以同理心,用愛待人、並化解仇恨與敵對,發揮互助的精神。[攝影者:黃文禮]
圖左 : 「心情滾雪球」體驗課程中,慈籃家族志工張虹敏(明同)引導學員練習,解決問題必須完成「愛的接力」三步驟 :1.撫平負面的情緒 2.正向的思考 3.具體的行動[攝影者:謝金英]
圖右 : 新北市中和彰和組慈籃家族志工高春綢(左二),「心情滾雪球」體驗時,在隊輔的引導下,想到有一句話最適合舒緩情緒,「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然後,她笑逐顏開地解開象徵沉重負面情緒的紙團。[攝影者:謝金英]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