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從執念中解脫 學佛就是品格教育

從執念中解脫 學佛就是品格教育
2016/01/23 | ◎許美文/臺北
學員專注聆聽,勤作筆記,為扎根教育而努力。[攝影者:陳昭賓]

強烈寒流來襲,陰雨綿綿的清晨,2016年1月23日是周末也是寒假期間,離開暖呼呼的被窩,一大早慈濟志工在萬華靜思堂展開雙臂,迎接參加一年一度品格教育研習營的學 員,四百三十四位學員來自北臺灣(基隆、臺北、桃園、新竹、宜蘭、花蓮等地區),其中包括慈濟教育功能團隊,有大愛媽媽、教聯會老師,慈少班、慈籃隊、親子成長班等志工, 另有對品格教育感興趣的教育工作者及會眾,一起交流經驗、相互學習。

在靜思堂一樓福慧廳報到後,依序進入二樓佛堂,課程還未開始,學員已感受到莊嚴十足的道氣,志工李小娟以柔美的樂曲〈奉獻〉拉開二日研習營的序幕,又以〈請、謝謝、對不 起〉活潑的手語歌曲,帶動全體展露輕鬆自然的笑容。來自臺中的講師林維儀,分享親職教育,四個孩子的媽媽訴說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

◎從世間最強的執念中解脫

去年,維儀的一個孩子生重病,學佛三十年的她,仍是陷入焦慮而束手無策,自省是哪裡出了問題。想到佛陀初轉法輪時,對弟子說四聖諦法「苦集滅道」,了解了世上最大的修行就 是親子關係。懷孕時樂多於苦,生命的延續,期待孩子是另一個理想中的自己,經常為了孩子,會規劃許多崇高的目標,自此孩子牽動了她的喜怒哀樂,想要掌控孩子,其實卻是被孩 子掌控了一切。

她有感而言,青少年期的孩子,想要脫離父母的掌控,父母的苦就出現了,現在年輕人最流行的用語:「溫拿」或「魯蛇」,即英文的winner 或loser,溫拿是想做的事 做到了,魯蛇是想做的事情一直做不到。如能了解無常,就知道一切都會改變的,對孩子最好的,就是接受孩子原本的樣貌,讓花長成花,讓樹長成樹。

接著,維儀帶領學員靜坐、數息,讓大家放鬆沒有負擔的能量,相信心靈在輪迴的長廊中,因果有該去的地方,保持覺知,安頓自己是對孩子最好的祝福,讓執念解脫,煩惱減少、智 慧增加,希望將這種安祥與快樂,分享給家人與周遭的人。

◎有禮達理的生活教育

來自彰化的講師李阿利,具有高度的慈濟人文素質與涵養,推動慈濟人文不遺餘力,最初在大愛臺開創《妙手生華》手語節目,後有《人文飄香》茶道節目,以茶水汲取法水,內修人 文精神,以茶會祥和社會,外行慈悲喜捨。五年前開始主持《三代之間》,使觀眾領會家庭之間以愛傳家的真諦。

她教大家「有禮」的第一步:臉上有笑,心中有愛,即能人見人愛。她以多種主題解說有禮達理,包括教育的內涵、美姿美儀的定義,內外兼備會使個人形象加分,上人的法水更是人 與人之間相處溝通的妙法。上人慈示福慧圓滿的慈濟世界,福是從做中得歡喜,慧是善解得自在,給人歡喜就圓滿,慈濟世界是讓大愛亮起來。

阿利再分享,當初女兒開始做慈濟志工,是為了讓她高興,直到去年六月參與尼泊爾賑災,目睹災區百分之九十毀於強震,因慈濟志工的幫助,帶去了希望,女兒在災區發放時,學到 了對災民彎下腰的謙卑與尊重,看見災民小孩為了盡一分微薄心力,將手上的錢投入竹筒助人,女兒因為親身體驗的感動,接續數度往返災區,誓願加入人間菩薩的行列。

◎多元教學融入慈濟人文

既定的觀念使學員多以為師父的講課必定道貌岸然,純寬師父以平易近人,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引起大家的好奇與專注,課堂上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

純寬師父擔任慈濟大學社工系的導師,他說明慈濟大學學生很多元,有來自全臺各地、原住民及外籍學生,與年輕學子互動當中,了解更多社會的動態。尤其大學生已是成人,讓他們 學習遇到事情自己負責,接受他們做該做的事情,多些接納會讓關係更好,接納不一定代表認同,但建立良好的關係較容易產生影響。

師父分別講解並逐一舉例,個人、家庭、學校、社會、信仰、興趣,各方面如何將慈濟人文活化在學生生活中,使他們了解上人的法。

◎愛膚傷迎陽光的生命教育

去年6月27日,一場彩色的派對意外發生粉塵爆炸,造成臺灣有史以來燒燙傷人數最多的不幸,距離意外事故發生地遙遠的臺北慈濟醫院,原本不被列為救助傷患的醫院,但是院長 還是指示做好準備,兩個鐘頭之後,即收到十三位患者,雖然醫院沒有燒燙傷中心,立刻將外科加護病房全面重新消毒,連夜補強設備,在無菌狀況下,醫護人員夜以繼日照護。

護理長陳美慧細說如何以慈悲與智慧,搶救年輕的生命,化不可能為可能,除了燙傷面積百分之九十六的傷者,十天後家屬放棄急救之外,其餘都在一個月後離開加護病房,超越文獻 記錄的三個月,孩子們最後也全部出院返家。她希望大家相信祈禱的力量,全體慈濟人用感恩與愛的心念祝福,祈望一切災難都能化解。

患者張庭瑜親自分享,受傷之時不敢想是否可以恢復,在加護病房時只有一個願望,告訴自己一定要活下去,聽到醫生說有好轉就很高興,自己也跟皮膚對話,家人也給予支撐的力 量。在痛苦的換藥過程,實習醫生很溫柔地按摩並為她加油打氣,減輕不少痛苦,並激勵起正向的想法,她很感謝陪伴度過難關的人。她的父母感謝上人創造了慈濟世界,帶著眾人的 祝福,才能勇敢往前走,目前都是培訓的慈濟志工。

◎鏡頭下的愛

大愛臺的講師靳秀麗,分享製作人格教育的電視節目,她說:「學佛,就是品格教育。」更例舉兩隻鳥因為環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命運。一隻鸚鵡因為主人常講髒話,有一天主 人與人吵架時,鸚鵡飆髒話,而惹來殺身之禍;另一隻斑文鳥,主人常念阿彌陀佛,而成為一隻會唸佛號的鳥。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很重要,孩子學不好,父母是否應該反求諸 己。

現在媒體密度最高的區塊還是電視,大愛臺不計成本,製作正能量,播放良善的節目,人文志業的使命需要傳揚出去。

曾有學生團隊研究敘利亞難民的主題,遍尋不著相關報導而參考國外的報導資料,卻不知道其實大愛臺有很多報導,慈濟人深入災區協助難民孩子復學,使他們免於受到內戰失學,而 埋下仇恨的種子。

品格教學不但要學習如何與自己相處與人相處,更要學習與環境相處,海中的魚因為吃下大量的塑膠袋而死,減塑行動刻不容緩,她鼓勵大家邀約更多人觀看大愛臺。

◎暖化懸崖的環境教育

講師邱國氣提醒大家,人類正面臨迫切的危機——氣候變遷的衝擊,影響所及是政治、經濟、文化的反撲。每年氣溫上升不斷破紀錄,地球逼近暖化懸崖,世界發燒最終將造成地球毀 滅,人類的過度破壞是主因,他呼籲:人類需要大自然,不是大自然需要人類!

前年十二月,全球領袖出席聯合國高峰會時,同意必須刪減碳排量,去年在巴黎,全球必須達成最終協議,保護這一個地球。每個家庭都可以為世界做出重要的貢獻,提出素食可以減 少碳排量,而且肉食是造成動物的苦難,大量畜牧對生態環境產生污染影響,採取純素的生活方式,是真正值得的改變。

2009年7月9日英國王儲警告拯救世界機會只剩九十六個月,現在只剩一年六個月,各國要達成協議設定目標,必須把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留在地底下。然而有共知無共識,不能 共行,還有減碳的重點也被忽略了。全球氣候協議也未重視肉食影響暖化,少肉食,少暖化,可創造環境、人類和動物三贏。

佛陀入滅時交代弟子以戒為師,第一戒即是不殺生,如要平安,人人要有使命感,危機則是來自於人人的自私,人人要覺悟,天下安危和天下人相關。

一整天的品格教育研習,從認識慈濟人文精神,體悟品格教育的意義,進而提升人文素養內涵,由個人擴及到世界觀,期望播下愛的種子,深化優質的人文教育。

圖左 : 外頭寒風冷峻,許多學員一早就報到參與品格教育研習。[攝影者:陳昭賓]
圖右 : 志工以活潑的手語歌曲帶動,使學員放鬆心情快樂學習。[攝影者:陳昭賓]
圖左 : 八仙塵爆傷患張庭瑜分享在慈院療傷心路歷程。[攝影者:陳昭賓]
圖右 : 講師靳秀麗分享鏡頭下的人格教育。[攝影者:陳昭賓]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