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愛相隨 實做好人生

愛相隨 實做好人生
2015/12/19 | ◎江玉鳳、陳秋華/新北市中和區報導
駱進錄〈站立者,左二〉帶著慈籃漳和組家長及學員上台演繹〈跪羊圖〉,與太太林資怡〈站立者,右一〉一同上台分享,也利用機會互相感恩對方長輩。[攝影者:沈序興]

2015年12月19日雙和區歲末祝福感恩會,人品典範駱進錄帶著慈籃漳和組家長及學員上台演繹〈跪羊圖〉。他的小阿姨和姨丈,陪著媽媽從苗栗前來參加,岳父岳母也在現 場,夫妻走下台互相擁抱感恩對方的長輩。

進錄十數年如一日,意志堅定地勇往直前,從學習證嚴上人的佛法,在慈籃這三年多,深刻了解到原來學到的佛法是可以應用在生活中,也因為慈籃,讓他親子間的關係更加親密。在 分享中讓現場會眾感動的拭淚,以熱烈掌聲為他加油鼓勵。

◎成長環境 養就堅毅的性格

五十年代的苗栗通霄白沙灣,因為天然環境不甚理想,當地居民只能依靠打魚和在沙地上耕種花生、西瓜維生。民國五十四年進錄出生在家境不甚理想這樣的環境,排行老四,家有兩 個姊姊一個哥哥,兩個弟弟。

那個年代謀生不易,駱爸爸不抽菸、不喝酒,也很努力工作,但是卻在壯年時得了鼻咽癌,照顧父親生病那三年,看到父親原本強壯的身體不敵病魔摧殘而消瘦成皮包骨的模樣,體會 出病苦無法抗衡!進錄說:「曾經拜佛求菩薩給父親健康身體,倘若病不能醫好,就讓爸爸不受痛苦的走。」看到父親受苦的樣子,他懷疑自己的祈求佛菩薩可曾聽見?後來有一段時 間,讓他對宗教產生懷疑,覺得世間上沒有甚麼是可以依靠的,也影響了他往後人生的處事觀念。

父親四十九歲時不治過世,往生那年過年,里長拿米與物資送到家裏,媽媽卻委婉地說:「我們不是最辛苦的人,還有別人更需要……」進錄看到媽媽不願隨意接受別人贈與的善良與 堅強,而體會貧苦的困窘。自此,他心中為善的種子已然種下──將來自己有能力的一天,也要去助人。

國中畢業離家北上,來到中和跟堂哥當學徒學習金飾加工,堂哥不藏私地傳授技師功夫,進錄也很認真努力學習,直到入伍服兵役。退伍後思考未來目標和方向,以所學金工技術先在 苗栗做小小工作室,經營了幾年有個機會才又到台北中和地區頂下位於保健路現今的店面開業,因為環境,養就了他堅強不認輸的個性。

大姊夫妻的資金協助才能頂店開業,進錄吃苦耐勞,工作累了就坐著睡,睡醒繼續埋頭做事,完全投入工作中,一心一意想改善家庭生計及償還債務。也曾經有不結婚的念頭,但為了 不想給媽媽擔心,二十八時透過朋友介紹認識太太林資怡,婚後育有一男一女。

◎兒時善念萌芽生根

結拜兄弟老三陳明祥,是九二一大地震那年被震出來的菩薩,進錄打趣的說:「因為自己被埋的比較深,所以沒有被震醒!」九二一大地震後,明祥邀約他加入會員,又因每次來收取 善款時,都用心的和他談慈濟的精神與理念,使進錄逐漸感受與自己所發的願望相契;兩、三年後,適逢慈濟正推動「落實社區」,他便決定參與慈濟志工見習、培訓。2006年受 證為慈誠,上人賜予法號性祿。

進錄全心投入志業,只要有勤務,他一定隨傳隨到。有一段時間,甚至因為太過投入而忽略了工作,這也讓家中的太太起了煩惱心。林資怡表示,當初為了想改變先生強悍的個性,因 此護持先生參與慈濟志工;但師兄卻以做慈濟為第一,而忽略了家業、事業。進錄先自我懺悔:「自己做慈濟志工在外面聲色柔和,可是回到家卻是惡口,也因為從小失去父親,造成 他強悍、不服輸、愛面子的性格。」

在慈濟人的關懷及「善知識」的提醒下,一直以來都站在自己的立場,而沒有考慮到另一半感受的進錄深深地向妻子懺悔。兩人經過長談,及慈濟人愛的關懷,終於挽回一個即將面臨 破碎的家庭,現在夫妻倆人同行菩薩道,2012年再跟太太林資怡一起培訓慈濟委員。

◎慈籃漳和組成立

2012年底,當時新到任的漳和國中校長范筱蓉,希望把慈濟人文帶入校園,於是成立漳和慈濟籃球家族,進錄憑著能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情的熱誠,在和氣組長邀約之下就欣然的接 受承擔召集人。剛開始以為就是給孩子打打籃球的運動而已,沒想到投入後才知道許多考驗接踵而來。

2011年6月才和太太林資怡成立夜間環保點,每個禮拜三晚上做資源回收,接引社區會眾就近做環保,再接下慈籃召集人就更是忙碌了,三天忙完環保隔三天又是慈籃活動日,星 期日放下生意拉下鐵門到漳和國中去。原本假日會抽空回家鄉陪陪媽媽,第一年忙得都沒時間回去看望媽媽,只能用電話請安。

除了在市場裡開店做珠寶生意,進錄還有一家科技公司,同時也是黃金同業工會的理事,需要處理的公事忙碌可想而知,當事業與志業有衝突時,進錄也常會陷入的兩難時刻,到底志 業重要還是事業重要?想想就是盡量調整時間,慈濟事不能不做。

◎汲取經驗,邊做邊學習

門外漢的進錄接下慈籃家族召集人任務,遇到困難會頭痛但是不會退卻,而是鎮定尋找解決辦法。除了要付出時間、愛心,還要有體力,半百年紀的他體力怎比得上年輕人,為了要陪 伴慈籃學員路跑,加強鍛鍊體力,每天清晨薰法香用跑步從住家到聯絡處,再跑步回家,持續半年時間練習跑步。

而又要怎麼和小朋友相處呢? 進錄過去傳習嚴厲的管教方式對待子女,嚴格要求孩子,還再三要求和叮嚀,讓孩子倍感壓力,而致孩子有事不敢和爸爸商量討論。為了陪伴慈籃裡的 學員,進錄四處請益尋找方法,常向其他慈籃家族汲取經驗,也到學校觀摩老師教學,向老師們請教經驗。現在他學會静靜地陪著學員,聽聽他們怎麼說怎麼想,再給予關懷和開導。

進錄說:「我們在教育自己的小孩子時因為期許太高,就變成了會去比較和計較,跟左鄰右舍的小朋友比較,跟同學間比較,會對孩子造成蠻大的壓力。」但是在慈濟籃球隊裡易子而 教,就能比較客觀看待小朋友所發生的問題,也才會欣賞孩子的優點,懂得每個孩子的特性,親子關係得以改善。

◎用爸爸的心來愛別人的孩子

有一次國小組球賽活動結束,不放心幾位比較小的孩子自行返家,進錄先帶他們回店裡準備開車送他們回家。因為天氣熱還招待孩子們在家裡聊天吃豆花,孩子聊得很開心,進錄也笑 容很可親。

那天剛好兒子在店裡,看見爸爸和學員互動,兒子有感而發地和他說:「如果您小時候也這樣對待我們,我們一定會更優秀!」進錄這時才了解,「對喔!對別人的孩子可以這樣溫和 耐心,為什麼對自己的孩子不能這樣?」以前總認為爸爸是老大,兒子就是要聽老爸的。

因為陪伴慈籃孩子瞭解親子著重溝通,以前知道卻沒落實在自己身上。這三年來照顧陪伴別人的小孩,脾氣有修正,多了耐心和柔軟心,所以兒子也改變了態度。

在漳和慈籃三年多了,一千多個日子,現在太太林資怡主動陪著進錄,一起關懷慈籃家族學員和隊輔團隊;進錄陪著孩子而更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善解包容也讓自己的眼界和生活更開 朗,智慧更增加,而與兒子女兒的互動也更親近,全家人的支持是他最大的收穫。

圖左 : 在慈濟籃球隊裡易子而教,駱進錄能比較客觀看待小朋友所發生的問題,也適時給予鼓勵。[攝影者:沈序興]
圖右 : 駱進錄陪伴慈籃學員,除了要付出時間、愛心,還要有體力,半百年紀的他要陪伴慈籃學員路跑,加強鍛鍊體力。[攝影者:廖姲綺]
圖左 : 對慈籃的孩子因為關心而親近,駱進錄發現孩子把他的關愛放在心裡,偶而會抱著他說鼓勵師伯的話,讓他很開心,也願意用更多的時間來陪伴這些孩子。[攝影者:廖姲綺]
圖右 : 駱進錄除了工作忙碌,也和太太林資怡成立夜間環保點,每個禮拜三晚上做資源回收及開辦讀書會,接引社區會眾就近做環保。[攝影者:孫保源]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