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同理心 多看孩子優點

同理心 多看孩子優點
2015/01/31 | ◎洪乃文/新北市三重區報導
參加「2015年慈濟基金會品格教育研習營」的慈籃家長陳麗貞(右)表示,為人父母要有同理心,學習站在孩子的立場看事情。[攝影者:戴碩呈 ]
「2015年慈濟基金會品格教育研習營」,於1月31日、2月1日,在新北市慈濟三重志業園區舉行。來自(北宜花澎)區的在職或退休的教育工作者、慈濟教育功能團隊的志 工,以及家長共三百六十一人,參加為期兩天的課程。為長期在教育崗位上的家長、老師們,注入活潑實用的教育方法,引導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朝著正向的人格發展。

「何謂教育?教之以禮,育之以德,「教育」是擦拭心地的功夫……」慈濟教師聯誼會老師李美金以生動、活潑的教學經驗分享。每個孩子剛出生時,心都是純淨無瑕,隨著年歲成 長,受環境染濁,心地蒙塵,而教育能啟發清淨的智慧和善良的本性。所以教育要從小扎根,就像果樹需要澆水、施肥,才能長出甜美的果實;培養良好的品德,就不易受惡濁的環境 污染。

◎用對方法 與孩子溝通無礙

「孩子正值國一青春期,突然變了樣,態度不好,講話很衝,而自己正值更年期,兩個情緒同時出現,就引爆母子衝突,彼此好像仇人般!」慈籃家長李美蓮提到國一的孩子,困擾多 多。今天參加品格教育研習營,除了讓她沉澱心靈,也受益良多。

李美蓮時常提醒孩子:「雖然你都考一百分,但你的態度是零分;以後出了社會,待人處事的態度非常重要。」為母者總是期待孩子有良好的品格,卻往往不懂該用什麼方法與孩子溝 通,這正是父母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

講師林敏俐提醒大家,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的老師,讓我們看見自己的不足,激勵自己學習與成長。誠如證嚴上人敦示:「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找不到方法的老師。」讓孩子想到家 長、老師,就心生歡喜,這種教育才是成功的。身為師長者,要培養孩子懂得感恩、尊重、愛,啟發他們良善的本性,對任何人、事、物,能以善念為出發,孩子的品格自然能端正, 社會就能祥和。

◎啟發良善 顧好自身模樣

「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孩子的『樣』,我們要顧好自己的『模樣』。」黃鳳雀在2014年參加教師成長營,聽到了這句話,猛然驚醒。自己當老師多年,常拿「靜思語」要 求孩子,自己卻沒有以身作則!

「今天聽到講師們分享的內容,其實都懂;但遇到問題的當下,習性又再出現,親子與師生之間經常造成緊張氣氛,這正是自己的盲點。」黃鳳雀表示,必須再次洗滌自己不好的習 氣,清淨己心,才能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品格。

來自台中的講師張珮鳳,提到新聞事件的「潑糞的少年」,為什麼犯了錯,才要求社會給予機會改過?為什麼不在犯錯之前,先打預防針?不是會讀書,就懂人生道理!她說,品格教 育就如同先幫孩子施打預防針,教導孩子將知識和能力轉化為「素養」,啟發良善的本性。

◎同理心 身教境教作典範

首次參加品格教育研習營的曲愛燕說,今天的講師們,都講到她的心坎裡。就如李美金老師的提醒:「要多看孩子的優點和亮點,不要任意為孩子貼上標籤。」

上人曾說:「缺角的杯子,轉個方向,還是圓的。」過去,曲愛燕一味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的課業,而忽視他的優點,反而得到反效果!今天,她終於頓悟了:「知識的學習固然重 要,但品格的養成更為重要,這將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

「一直以來,教育就是愛與榜樣,我們雖然都知道,但很難做到!」慈籃家長陳麗貞表示,自己一直無法以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場看事情,往往以大人角度,去評斷孩子的是與非。 她同意呂鳳瑛老師說:「什麼叫『學生』?學生就是還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為人父母者也同樣在學習,學習如何引導孩子,往正向的品格發展。」

今天的「品格教育研習」課程,即是平常的生活態度,而生活態度來自於典範的學習,所以要從生活教育出發。師長、父母的言教、身教、境教,無不都是孩子的典範。唯有「愛」與 「榜樣」,才能讓孩子們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正是所有參與研習的學員們,有志一同要為教育而努力的共同目標。

圖左 : 「2015年慈濟基金會品格教育研習營」,在新北市慈濟三重志業園區,舉行為期兩天(1/31~2/1)的課程。教育工作者、慈濟教育功能志工,以及家長共三百六十一人參加。[攝影者:戴碩呈 ]
圖右 : 慈籃家長李美蓮常懊惱,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才可以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無礙![攝影者:戴碩呈 ]
圖左 :  為人師表的黃鳳雀(戴眼鏡),提醒自己亦須洗滌不好的習氣,才能引導孩子培養良好的品格。[攝影者:戴碩呈 ]
圖右 : 首次參加品格教育研習營的曲愛燕頓悟,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品格的養成更為重要。[攝影者:戴碩呈 ]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