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李鼎銘承庭訓 大愛幸福學

李鼎銘承庭訓 大愛幸福學
2015/01/19 | ◎虞珊明/臺北市中山區報導
總經理李鼎銘受訪時娓娓道來:「大愛感恩科技不是在販售產品,而是在推廣『價值』。」[攝影者: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改變需要行動,教育需要翻轉;因為我們努力的現在,是下一代的未來。」為了讓全球及中國大陸聽眾朋友能更認識福爾摩沙(臺灣)這座島嶼,知道踩在腳下這片土地是有生命、 有顏色、有溫度的,中央廣播電台《企業最前線》節目主持人黃亦秀女士,在「幸福學分」單元中專程採訪李鼎銘總經理,暢談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黃亦秀以廣播人的專業觀察到:「社會企業在臺灣是一個持續成長、潛力無窮的新興領域。」許多部落社區資深工作者、有遠見的企業家已在這塊土地上深耕數年,分別運用不同商業 模式致力改善關於弱勢就業、環境保護、教育文化、觀光產業、農業經營等社會問題。黃亦秀深覺臺灣是個寶島,土地更是人民母親。

李鼎銘受訪時娓娓道來:「大愛感恩科技不是在販售產品,而是在推廣『價值』。」世界是一個地球村,二十一世紀普世價值是: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地球暖化,需要人人伸 出雙手,做好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將這些放錯地方的資源,循環再利用,續物命、造福慧。

「感動更要行動。」李鼎銘六年來、365天全年無休做志工的身分,從航運本業轉投入環保紡織產業,以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帶領大愛感恩科技職志合一同仁,一步一腳印、辛勤付 出;從回收寶特瓶、瓶磚、瓶片、酯粒、大愛紗、大愛布、環保織品,結合超過二十萬環保志工與六十多家愛心協力廠商,形成善與愛的循環。

誠如證嚴上人云:「做好事不是有錢人的權利,是有心人的參與。」鼓勵兩岸華人,人人都可以投入。李鼎銘舉例:曾有一位遊民街友,拎著兩個瓶子來到環保站,怯懦的說他也想付 出愛心。這一念心,比起任何財富都可貴。

或許有人懷疑……環保志工此舉是否會危及拾荒業者之生機?以大愛感恩科技所使用回收量,佔臺灣廢棄物總量約2%,如果沒有環保志工將尚可回收之物資,攔在被焚燒或掩埋之 前,這些物資終將被送入焚化爐,或埋在土裡千年不化。大愛感恩科技秉持上人理念──從心出發、不鼓勵消費及環保材質的置換,甚至以「搖籃到搖籃」作為產品開發之概念,從推 動「減廢」,更進階到實踐「零廢」。

李鼎銘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願,秉承自父親李宗吉之庭訓;仰觀父親一生,從廈門鼓浪嶼一隅,跨海渡臺、白手起家、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對事業認真投入;以及事母至孝,對子女 以身教、言教,一絲不苟。李鼎銘在這樣環境下,經過大風大浪,無數磨練,也汲取成長最好養分,並引領子女們均投入慈善志業。財施、留德,並化小愛為大愛,讓後代子孫個個圓 滿幸福學分。無怪乎證嚴上人讚歎李宗吉的恆心、孝心與愛心,猶如給孤獨長者。

企業一如個人,個人生命有涯、慧命無窮。企業實踐社會責任,才是追求永續經營、發揮以大愛長期經營之價值。

圖 : 中央廣播電台《企業最前線》節目主持人黃亦秀女士,在「幸福學分」單元中專程採訪李鼎銘總經理,暢談大愛感恩科技如何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攝影者:大愛感恩科技提供]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