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聖誕老公公送愛到廣恩

聖誕老公公送愛到廣恩
2014/12/21 | ◎沈玉蓮/廣恩老人養護中心報導
志工與慈籃、家長們帶動唱 ,將聖誕節的氣氛帶到最高點。[攝影者:余津玫]

「我相信老人家今天晚上睡覺,蓋著棉被都會偷笑。」慈濟籃球隊的孩子、家長及志工們,12月21日為廣恩老人養護中心的老爺爺、老奶奶慶祝聖誕節,帶給老人歡樂無限,養護 中心董事長特助吳耀綺感動的說。

◎歡樂聖誕在廣恩

聖誕節原本只是基督教的傳統節日,但透過商業行銷,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卻也變成人們生活中充滿期待與歡樂的重要節日。每年三大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慈濟志工都會到 廣恩養護中心關懷與送愛。慈濟志工柳素娟說:「今年想帶給老人家不一樣的感覺,就結合慈籃,特別改在聖誕節來關懷,策劃歡樂的節目讓老家開心。」

「雪花隨風飄,花鹿在奔跑,聖誕老公公,駕著美麗雪橇……叮叮噹~叮叮噹`鈴聲多響亮, 你看他給我門帶來幸福, 大家喜洋洋...... 」 聖誕老公公帶禮物來了。大 陸強烈冷氣團報到,天氣冷颼颼,但養護中心的六樓活動中心,來了三、四十位頭戴聖誕帽活潑可愛的大小志工,和三位聖誕老公公,他們帶來了老人家最需要的尿布、食品,這是慈 籃孩子用零用錢買來的禮物。

當輕快的聖誕歌曲響起,聖誕老公公捧著杯子蛋糕,一一送到老人家的手上,孩子們跟著志工為行動不便的老爺爺、老奶奶一口一口的餵食,讓老人家們吃在口裡,甜在心底,直呼 「好吃、好吃,好高興。」

幫忙餵食的六年級生包煥玉說:「看到他們覺得好心酸,爺爺、奶奶們吃得慢,我就一小口一小口慢慢的餵,以後要對老人家溫柔一點。」讀國中三年級的張家文也說:「他們都沒有 人陪,體會到老爺爺、老奶奶的孤單,希望常來這裡陪伴他們,回去後希望也能多多陪陪自己的爺爺奶奶,他們開心我也會很開心。」孩子們因付出而啟發了那份對待老人家的愛。

◎老少同樂聚一堂

親切如家人般的互動,每人頭頂上紅通通的聖誕帽,及輕快的節慶歌曲,加強了溫馨滿分的熱度,融化了外頭的冷空氣,但節目才將要開始。

首先由慈籃家長們「花好月圓」的扇子舞表演,藉由孩子參加慈籃的因緣而跟著參加人文課程的家長們,願意參與關懷的行動,讓節目策劃傅秀美很感動。接著志工「幸福的臉」帶動 唱,台下的老奶奶禁不住那一份熱絡氛圍,危顫顫的站起來加入展現「幸福的臉」,老少同樂一堂熱閙非凡。

接下來,有孩子演奏古典老歌的二胡、大提琴,讓老人家們沉浸在舊時的回憶中,忍不住跟著哼唱;有年輕人的勁歌熱舞,儘管受限於行動不便,爺爺、奶奶們快樂的跟著節奏拍手; 有生動與展現力與美的扯鈴;還有,教練直排輪的表演,精彩節目一個接一個,讓現場們歡樂不斷。

好的節目來自於用心與誠心。周宇唐平時演奏二胡,大都是偏向於流行歌曲,今天卻以經典老歌為主,如「月亮代表我的心」「舊情難忘」…,他說:「歌是媽媽挑的,因為沒有聽 過,為了練習就得去聽,基本上用心就不會很難。」媽媽李昭璇也提到,盡量挑選適合老人家聽的歌,剛開始宇唐因沒聽過這些歌,也曾因比賽出過差錯,很緊張,她就鼓勵他說: 「這些都是老人家,不是評審,不要緊張。」孩子能帶歡樂給爺爺、奶奶們,昭璇很感恩。

◎有愛陪伴不孤單

「今天很歡喜,有那麼多人來看阿嬤,實在很高興。」從一開始到結束,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跟著手足舞蹈的陳免老奶奶,在活動未開始前就已來到現場,她見到志工們,高興的話家 常,她提到自己生了六個兒子,二個女兒,其中有一個十四歲過繼給小姑,現在年紀大,孩子有自己的生活…點點滴滴,老人家不怨天尤人,反而讓志工學習到那一份長者的寬容與體 諒。

坐在最前排八十二歲的紀爺爺,歡樂最高點大聲的說:「今天很不錯,很熱閙,很高興,很歡喜。」他快樂的情緒,從活動一開始就堆滿笑開懷的臉上。

依著媽媽的輪椅,站在最後一排的李含笑,每星期假日都會來探望媽媽。提到失憶的媽媽眼眶不禁泛紅,媽媽因失憶,常會有些暴力行為,讓室友很困擾,所以來陪伴時,她習慣性的 會帶媽媽到六樓活動中心,有個清淨環境,她說:「沒想到今天有這個活動,很好、很溫馨,活動讓老人家生活不會那麼孤單,生活受到調劑,節目很應景,媽媽剛剛心情很不好,現 在好多了,會笑了。」她感恩慈濟志工們的付出。

孩子們天真活潑的赤子之情,及豐富又歡樂的節目,讓爺爺、奶奶們猶如回到了兒孫繞膝團聚的光景,歡喜、快樂寫滿歷經世事滄桑的臉上。但孩子們在付出中,也有著滿滿的感受與 體悟;慈籃鄭舟延說:「覺得老爺爺、老奶奶應該可以獲得更好的照顧,我回去以後,每逢過年或其他節日,要回南部找阿公阿嬤,給最好的照顧,讓他們不至於太孤單。」

第一次參加關懷行活動的周士紘進入養護中心的第一個印象是「好多老人喔!」在活動中,他看著他們的臉,幫他們按摩,餵他們吃蛋糕,感覺到老人家的家庭沒辦法給予照顧的那一 份孤單。士紘說:「原來有那麼多人是需要被照顧的,在生活中要多多照顧他們,不要讓他們變成獨居,那樣會很孤單。」

◎帶動付出善循環

「慈籃的孩子不只是打球,他們還有人文課程,人文就是要付出行動,要學習懂得付出。」活動總策劃慈濟志工傅秀美,在十月份就開始著手規劃今天的活動。設定的重點是,讓孩子 用自己的零用錢,為老菩薩們採購禮物,那一份用心才真正是出自內心的一種感動,一種付出。再則就是,孩子都有在學習才藝,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為爺爺奶奶們帶來歡樂,這就是 孩子的一種付出。

傅秀美更感動於家長們願意參與節目的練習,並親自全家總動員製作100個杯子蛋糕,她說:「這就是帶動,藉由孩子的打球來帶動家長,那份誠和情,讓今天在座的老人家都能感 受到那一份快樂。」秀美也感恩新店區的志工平時的耕耘,與養護中心結下好緣,讓孩子有機會在付出中更懂得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那一份愛。

圖左 : 陳奶奶見到慈濟志工猶如看到親人般話家常。[攝影者:余津玫]
圖右 : 慈籃包換玉餵老奶奶吃蛋糕,感受到老人家的「慢」,他說:「以後要對老人家溫柔點。」[攝影者:余津玫]
圖左 : 慈籃將平時所學的才藝「扯鈴」娛樂老人家。[攝影者:余津玫]
圖右 : 志工所扮演的聖誕老公公,與慈濟籃球隊學員帶來老人家的聖誕禮物及歡樂,問老奶奶:「高興嗎?」奶奶說:「好歡喜。」[攝影者:余津玫]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