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課程在海邊開課嘍!
2014/04/20 | ◎中壢人文真善美/桃園報導在眾人三個多小時的合心齊力下,清除各約3噸重的可回收物與純垃圾,還給永安海灘美麗的面貎。[攝影者:張振成]
世界地球日的前兩天,也就是4月20日,早上7點多,柔和的陽光普照大地,慈濟桃園第三聯區各教育功能團隊、培訓志工、環保尖兵……約八百多人,已經精神抖擻地來到新屋鄉 永安海濱公園,他們手上分別拿著手套、夾子、簍子、回收米袋,展開「靜心、淨心、盡心」的淨灘活動。
永安海濱公園、漁港和綿延數里的海岸沙灘,景色優美,是遊客經常流連忘返的好地方,周邊還有平坦的自行車道,運動、休閒兩相宜。然而不斷湧入的人潮卻也帶來大量沒有隨手帶 走的垃圾,為這美麗的海岸線憑添幾許哀愁。
為了消除「美麗的哀愁」,更為了推動環境保護以及海洋教育,慈濟桃園第三聯區教育功能團隊,首次結合了快樂兒童親子成長班、慈少班、慈籃(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慈 青(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等等,將環保課程移到海邊,不只與志工們一起清除永安漁港南、北兩岸的海灘垃圾,並且將認識海洋資源、垃圾污染等環保相關問題,設計在「分站闖 關」的遊戲裡,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很快熟悉廢棄物分類方式,也將環保的理念和意義深植青少年心中。
「這第一個瓶瓶罐罐的瓶瓶,指的是什麼?」慈青大孩子指著活動看板上的「環保十口訣」,神采奕奕地問。 「寶特瓶、玻璃瓶」慈少班十四、五歲的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回答。 「海灘上的廢棄物有哪些?」 「塑膠、輪胎、保麗龍……」略帶稚氣的應答聲、笑聲,在浪聲、風聲裡廻盪開來。
「你那邊有一個藍藍的塑膠,撿給我。」「分站闖關」不遠處,陪著慈少班的兒子來淨灘的黃筱晴,彎腰將一塊保麗龍夾進手上提著的鼓鼓米袋後,對身旁的兒子邱冠智說。 「是一顆球吔!」冠智用夾子夾起那楕圓形藍色物,靠近母親說。 「好好的球怎麼不要了呢?」筱晴審視了一下兒子遞給她的球說:「可以用的東西,隨便丟棄很可惜,也製造垃圾,人要知道惜福才會更有福。」
沙灘另一隅,因為聽到慈濟志工要淨灘的消息,而主動前來參加的林佐治,也拿著米袋、夾子,和妻子以及一對兒女,努力地撿拾吸管、枯枝……他們夫妻用身體力行來教導孩子,還 不時對孩子說:「對大自然要尊重,我們的舉手之勞就可以還給大海一個清淨的沙灘。」
為了這次的淨灘活動,資深環保志工邱月娥,在活動前一星期就努力搜集白色的回收米袋,她一面發米袋給參與淨灘的志工,一面笑咪咪地說:「如果再用塑膠袋來裝沙灘上的垃圾就 不環保了,米袋在這裡用完後,還可以帶回環保站用。」
「娥媽媽真的很用心!感恩喔!」慈少班的班爸爸陳當世一手牽著97歲的老父親,一手接過米袋說道。老父親一直很黏兒子,所以,無論陳當世做資源回收或參加讀書會、靜思書軒 的講座……甚至今天的淨灘,都可以看到老先生慈祥的身影。
除了感恩娥媽媽的用心,也感恩北區急難救助隊的全程守護,以及永安當地笨港村村長的鼎力協助、新屋清潔隊的垃圾清運,才讓三公里長的海岸線,得以在眾人三個多小時的盡心盡 力合作下,清除各約3噸重的可回收物與純垃圾,還給永安海灘美麗的面貎,同時也清淨了八百多位付出無所求者的心。
圖左 : 由急難救助隊組成的警戒及安全維護,先行勘查地形及定位。[攝影者:江展楠]
圖右 : 慈濟桃園第三聯區各教育功能團隊、培訓志工、環保尖兵……約八百多人,來到新屋鄉永安海濱公園淨灘。[攝影者:張振成]
圖左 : 「分站闖關」的遊戲裡,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很快熟悉廢棄物分類方式,也將環保的理念和意義深植青少年心中。[攝影者:彭珮瑋]
圖右 : 在眾人三個多小時的合心齊力下,清除各約3噸重的可回收物與純垃圾。[攝影者:彭珮瑋]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