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慈籃的孩子 一輩子有依靠

慈籃的孩子 一輩子有依靠
2012/10/10 | ◎曾怡琪/黃金英/新北市報導
麥立基表示,慈籃所展現如同家人的凝聚力讓他非常感動。[攝影者:張雪花]
慈籃的大家長總協李鼎銘,以(行願)影片開場,談到今天(10/10)是慈籃十八周年,現場有看到老幹與新枝,有一些是新的面孔,有老幹是代表傳承,慈藍一定可以永續經 營,十八年在慈籃的園地裡,讓孩子能夠安心的在這裡運動,學習等等,由原本的帶隊,到現在社區化,全省都有慈籃。

還有蘆洲組的在十月正式成立,期待這麼好的青少年園地能夠接引更多的學生,讓我們的父母與孩子之間能夠有更多的互動,除了打籃球以外在每周定期的活動,看到很多的慈濟志工 帶著家長讀書會,還有歲末祝福看到很多家長學生共同來投入,這個就是慈籃。

◎教育的重心在灰色地帶

曾裕真老師談「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人難免會在人事會有一摩擦與不舒服,原因是我們都帶著習氣來投胎,這輩子在培養佛性當中,也同時沒有把習氣丟掉,就像一個人不斷 的把他的優點增加,但也沒有去改變他的缺點。在帶領孩子沒有這麼簡單,不能只用好與壞、是與非來區分,教育最感人的地方,就在灰色地帶;學生手冊只能解決50-60%的問 題,30-40%的問題要靠智慧,每一個犯錯背景是不一樣的,最終能解決問題的是要靠智慧與用心。

社會覺得教育是有啟發,牽手與放手,是什麼樣的智慧,牽手是一種責任,放手是一種信任,孩子犯錯時,要想到這時是要牽手還是放手,孩子會犯錯是因為他還在學習階段他不熟 悉,要讓他學習犯錯。

問大家用心,不要操心,煩心,那一個比較難,多數覺得不要操心,煩心這個比較難,因為都是一些小事,人常常被小事磨到失去鬥志,裕真老師說,但要用心也不簡單,要用對方 法,想不出好方法,就學習怎麼避免錯誤就好,不要把親子關係弄得更糟糕。

莫當孩子的絆腳石,孩子熱切的等待,父母不要冷漠的回應,要有正向的語詞,先教會自己,再教育孩子,柔柔的語詞,硬硬的原則,取得孩子的信任,沒有佩服就沒有輔導,每個孩 子都是一本書,不要只看封面,莫自以為是,輕易下斷言,當個經得起檢視的大人,讓孩子清楚路要自己走。

◎慈藍的孩子不變壞

張志豪分享,因為家中師姊報名參加慈籃後,因上班時間無法帶孩子去,由自己帶孩子去慈籃;由第一次的不熟悉到現在愛上慈籃,讓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慈籃是一個和協的團體,大 家無所求的付出,覺得很感動,進而將感動以圖像記錄下來。

過程中張爸爸也學到很多東西,像學到跟孩子有很好的互動,因為以前不懂,以為爸爸只要賺錢回來就好,小孩只要安全就好,會以命令式的去教小孩子,造成親子之間很緊張;小孩 參加慈籃後,比較聽話,也沒有學到壞習氣。

林麗花分享說,因為與婆婆的宗教信仰不同,剛開始婆婆對慈濟不是那麼熟識,到後來,慈濟志工們滿滿的愛,化解婆婆的擔心,今天也一起來參加慈籃十八周年。

一般的球隊,以贏球為主要目地,而慈濟的籃球隊,以人文為主,打球為輔,在給於他們美與善的觀念後,再帶著他們去付出,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

今天的課程中,曾裕真老師的分享最有感受,因為在教育或與親子之間的關係,是現代父母比教頭痛的問題,如何維持好親子關係,說是容易,做起來還真是難,分寸的拿捏,所以如 果有裕真老師的分享都會去參加,學習怎麼樣跟孩子做朋友,維持好親子關係。

◎用音樂創作陪伴孩子成長

音樂家郭孟雍教授也向在座的家長分享,他如何陪伴兒子柏均走過生命的低潮。兒子柏均當兵時遇到兵變,強烈的打擊下晚上會做惡夢大叫。一開始郭教授並沒有很在意,直到兒子放 假回家半夜發作,他才驚覺事情不對並趕緊送兒子就醫。兒子的狀況令郭教授非常擔憂,在翻看《靜思語》時看到書上寫著「找心、問心」,讓郭教授想起十九年前為慈濟寫的第一首 歌〈用心〉,於是他靈機一動寫下〈找心問心〉的歌詞讓兒子來譜曲。郭教授說:「我不想讓孩子再吃藥,想讓他藉著寫曲從『靜思語』中不停地去念上人的法,希望能幫助到孩 子。」

完成〈找心問心〉這首歌後,郭教授與兒子柏均還繼續一同創作許多歌曲,並出版《歲月的傳承》這片CD。現場郭教授用渾厚的歌聲帶領大家一同唱〈找心問心〉,柏均也邀約臺下 的青少年上臺一同合唱。CD中另一首曲風輕快的歌〈人要恆持當下這一刻〉,大家也在站起來跟著節奏拍打。郭教授表示因為和孩子一同寫歌,讓他們父子有機會坐下來談天、聊心 事。郭教授說:「孩子不是每天有陪伴就行,還需要用心經營它!」

◎籃球義賣獲得熱烈支持

孩子除了在慈籃中打籃球,還有家長及師兄、師姊的陪伴,大家凝聚的向心力就像一個大家庭。大家藉今天相聚的日子,共同獻上祝福卡,希望身體微恙的鄭芬蕙師姊能早日康復。

為了幫助苦難的眾生,由謝榮通師兄贊助五顆籃球,呂福堯師兄主持籃球義賣。家長們非常踴躍支持,最後謝師兄再追加贊助的兩顆籃球也都義賣出去,所得將會捐給慈濟基金會幫助 需要的人。

參加慈籃家族精進日的麥立基表示,兒子哲偉喜歡打籃球,在學校老師的介紹下參加慈籃。一開始孩子在練球,一旁陪伴的他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後來麥爸爸發現隊上的師兄、師姊即 使自己的孩子已沒有在慈籃中打球,他們依舊每個周六都會過來陪伴其他人的孩子。

在一次座談會中麥爸爸聽到:「讓孩子進慈籃隊,慈籃隊將是孩子一輩子的依靠。」當時心想:「可以讓我們一輩子依靠的不就是親人嗎!」慈籃所展現如同家人的凝聚力讓他非常感 動。麥爸爸表示:「打籃球難免會有碰撞,孩子可能容易因此爭吵。但在慈籃除了打籃球還有上人文課教導孩子品格,以及師姑、師伯的陪伴,讓孩子不易起衝突!」

一年一次的慈籃家族精進日在感恩表揚完長期陪伴的志工後,李鼎銘師兄期勉:「慈籃是親子共同成長的園地,也希望畢業的學員能回來傳承,讓慈籃能永續下去。」大家互道感恩過 後,期待明年再相見。

2012年慈籃家族十八周年,於10月10日慈濟板橋園區舉辦精進一日。[攝影者:林永坤]
郭柏均(左四)也邀約臺下的青少年上臺一同合唱〈找心問心〉。[攝影者:林永坤]










林麗花分享說,慈濟志工們滿滿的愛,化解婆婆的擔心,今天也一起來參加慈籃十八周年。[攝影者:張雪花]









大家藉今天相聚的日子,共同獻上祝福卡,希望身體微恙的鄭芬蕙師姊能早日康復。[攝影者:陳坤富]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