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一顆籃球 滾動大愛十五年


一顆籃球 滾動大愛十五年

2010年11月03日 石秀芳 盧碧芳


每年10月10日是慈籃家族聚會精進日。2010年10月10日,搭配著「拉車向前行」的歌曲,慈籃召集人李鼎銘師兄,帶領來自全台十四組隊的負責人,堅定地由舞台後方往前行。(攝影者:石秀芳,地點:關渡人文志業中心大愛廳,日期:2010/10/10)
秋天的氣候,總是帶著些許涼意。今天(10/10)一早在關渡慈濟人文志業中心的大愛廳內,湧入了一群貴客,他們正是「慈濟青少年籃球家族聯誼會」的家長志工,在十四個組隊聯絡人的帶領之下,陸續進入會場,開始今天的精進一日研習課程。
慈籃家族的家長  雙十節精進
每年的雙十節,慈籃家族的家長們都齊聚一堂精進,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希望藉由這樣的精進,學習到更多陪伴孩子的正確方法。因此,即使是遠在台中的中興組(中興大學),今天一早也都搭乘高鐵前來參與這個盛會。

「拉車上坡不容易,大家一起來努力,點點滴滴我們珍惜,心甘情願我們歡喜……」耳邊傳來熟悉的「拉車向前行」的歌曲。這時,只見慈籃召集人李鼎銘師兄,頭上頂著牛頭從舞台後方,緩步向前;而他的身後有著許多志工家長亦步亦趨地跟隨著他。

1995年慈籃家族第一個組隊,世新組(世新大學)成立,當時的鼎銘只是一個企業家,對運動完全不了解,他有感而發地話說當年:「回首十五年來的點點滴滴,有三句話要與大家共勉:『一、不要小看自己,因為人有無限的可能;二、把握當下,恆持剎那;三、天天都可以當別人的貴人。』」

在眾人熱烈掌聲邀請之下,鼎銘的妻子洪若岑師姊滿懷感動地說:「如何引導孩子是我們的功課,在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有所成長。期望能從帶動一個家庭,進而帶動更多人一起來加入。」

多多對孩子祝福


豐富的課程內容,張淑娟師姊(右二)用微笑與講師相呼應、起共鳴。(攝影者:盧碧芳,地點:人文志業中心大愛廳,日期:2010/10/10)
投入慈籃家族有十五年之久的石健雄教練,道出他的肺腑之言:「來了慈籃,進了「慈籃」,做下去絕不會後悔。孩子將來的成就,在於你有沒有為他付出;我們都是孩子成就的,要感恩孩子給我們這個機會。」

家長志工葉慧美師姊今日來到人文志業中心,心中滿是歡喜。她說:「我一向就蠻注重孩子的考試分數,面對明天即將月考的兒子,其實,一早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而來。但在聽完第一位講師,著有《無子西瓜》、《雲彩飛揚》的作者,紀靜暘師姊的分享後,有如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

紀媽咪的妙語如珠,字字句句都點醒慧美,原來身為現代的父母是需和孩子共同成長。心得滿滿的慧美說:「回家後我會向紀媽咪學習,提高自己的水準,降低對孩子的標準。用智慧來掌握教育孩子的方向,多多對孩子祝福,子女自得福。」

慧美又說:「我們家立賢從去年九月進入慈籃家族至今,除了球技進步外,對待父母行儀、聲調都有進步,人也快樂許多。而我一向個性直率有什麼就說什麼,因此,當聽到『心好,脾氣、嘴巴也要好』這句話時,才體悟到這將是我往後所必須努力做的功課。」

學習轉苦為樂
黃思賢師兄是慈濟志工全球總督導,加入慈濟二十餘年。思賢師兄常常扮演上人的手與腳,到世界各地去膚慰苦難。更經常勤跑台灣各地慈濟園區,與委員慈誠等分享他的寶貴經驗與法髓體會。他今天於百忙之中,來到大愛電視台,與慈籃家族的家長們結這份善緣。


一顆球的緣起,石秀芳一家人因了解而全家投入慈籃,在感恩、尊重、愛的氛圍中,家庭更和樂圓滿。(攝影者:盧碧芳,地點:人文志業中心大愛廳,日期:2010/10/10)
思賢師兄說:「當境界來臨時,就是考驗自己的時候。人最難修也最難做到的就是『忍辱』。遇見人間的困境,應用『簡單』的心念來對待。若想要大成功需要靠敵人來磨練自己。」

他接著用幽默地譬喻來闡述佛法,他說:「就在此刻、當下,眾人聚集在大愛廳內,聚精會神地聽著我的分享,此時,你我皆是佛的化身,心是如此地輕安自在,此處即是天堂。慈濟志工就是要來學習轉苦為樂的。」

從事幼教工作的張淑娟師姊,今日把握這難得的因緣,她柔和地說:「這樣的課程安排真是豐富,而且令人感動。涵蓋婆媳間的應對、夫妻相處的方法、親子教育問題、父母的養育之恩、法親之愛、環保……」

張淑娟因孩子的因緣,走入慈濟修行道場,在人文課程的薰陶下,在家族感恩、尊重、愛的氛圍中,不斷地自我期許、要求。對於黃思賢師兄所分享的,最難修也最難做到的就是「忍辱」,她說:「很感恩一直以來鮮少碰到這樣的境界,但如果有幸遇上時,則會歡喜接受這項考驗。」

2005年因同校老師呂麗碧的邀約,在桃園縣楊梅國中成立慈濟籃球隊,林俊吉也義不容辭擔任起籃球隊的教練。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他說:「五年前本著推動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遂成立楊梅慈籃,這五年多來,讓我學習到如何放下。在今天的課程中,也讓我瞭解到苦與樂的真諦,並有滿滿的收穫。」

慈籃學員曾聖翔和父母一同上台分享,他說:「加入慈籃讓我更深入體會師公上人的法,所以,我可以肯定,未來我也將是一位慈誠委員。」另一個家族成員,志工媽媽石秀芳說:「因為『他』,讓我打開內心封閉已久的那扇窗……『他』就是這顆籃球,『他』就是慈籃家族,『他』就是慈濟大家庭。」她分享著因加入慈籃而走出憂鬱的歡喜。

「因為善讓生命美麗,因為愛讓生命延續,因為慈悲讓生命寬闊,因為感恩讓生命歡喜。」令人難忘的雙十節,慈籃家族的家長們,帶著滿滿的感動與家人們互道明年此時再見。

(文:石秀芳 盧碧芳 台北關渡報導 2010/10/10)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社區志工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