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震」撼教育 慈籃孩子知道了

「震」撼教育 慈籃孩子知道了

人文課程由李美花老師帶給慈籃孩子們「震」撼教育。[攝影者:張智超]

「孩子們,這是921地震松山區東興大樓倒塌的照片,這張是2004年12月26日南亞大海嘯,接下來是2008年5月12日大陸四川的汶川大地震,最後一張是今年3月 11日的日本311大地震。」一張張簡報影片,隨著李美花老師的說明觸目驚心的投射在體育館的牆壁上,驚呼聲不斷的從台下傳出,這是今天(12/24)松山區民生慈籃的人 文課程,是由李美花老師帶給慈籃孩子們的「震」撼教育。

◎「震」撼教育 熟能避亂

「當地震來時,你會做什麼動作?」

「趕快往外跑」「躲在桌子底下」「趕快求救」不同的聲音紛紛傳出。

美花老師趁此時告訴孩子們當地震來時正確的躲避法及平時就要充實地震消防常識及火災逃生技能,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公共場所,應注意聽從廣播的指示,並依照火災逃生的原則疏散 逃生,不要慌亂。

未雨綢繆要為雨天備糧,人類無法防止地震發生,但正確躲避地震的方法及態度是時時要教育與演練的。

小學四年級的劉秉翰說:「以前學校老師教我們遇到地震要躲桌子底下,現在美花老師教我們要躲在桌子旁或堅固物的三角地帶,且不要有玻璃物的旁邊,這些地震需知聽愈多次愈好,我們容易記熟,希望若遇到狀況就會記得,而不會慌張。」

同為小學四年級的邱禹鵬說:「老師教的防災包必備物品,有手電筒、電池、急救用品、飲用水、行動電話、哨子、保暖衣物等等,我要回家跟爸爸媽媽分享。」

十月份才加入慈籃的張育瑞則表示,自己很歡喜來參加,除了學球技運動外,還可以認識新朋友,今天的「震」撼教育讓張育瑞了解地震發生時避難的正確方法,地震造成的災害也讓他學習到要愛護地球,才能減少災害發生。

◎人文課啟發多 球技生信心

在眾多的男同學中,幾位女同學就很顯眼。上學年四十堂課全勤的程女勻溱,一開始時是為了陪伴弟弟程鎮濠而來參加,當時她自己對籃球並沒有特別的喜愛,但上了幾次課後,女勻溱發 現自己很喜歡慈濟人文課,有時弟弟不能來,她還是排除萬難來上課,每個星期六期待上人文課,也期待能見到慈籃的夥伴與教練及師姑、師伯們,她說:「我從人文課中學習很多事情,像有次播放「垃圾山」撿垃圾為生的故事,就讓我覺得自己很幸福,看到今天播放的地震災難影片,讓我知道要珍惜幸福。」

國一的黃姵慈身材嬌小,活潑開朗,今年才參加的她表示:「因為個子小要多運動,期望打球能長高,上課後認識了很多好朋友,又有環保、生活禮儀等課程,除運動外還有人文課,真是太好了。」

小學五年級的林微媛也是喜歡人文課的孩子,人文課教的禮儀還有環保,讓林微媛變得更有禮貌,也認識保特瓶、鐵罐等回收分類的方法,而且學習打籃球技巧,讓她上體育課更有信心,以前在學校,林微媛只是觀看,現在她敢下場和同學打球了。

球場上陳明煌教練正帶領著孩子們做四邊傳球動作,站在四個角落的各小隊依循陳教練的口令「一、二、三、傳、接、換」「注意!我們這些動作是在訓練彼此間的協調性和團隊默契。」「孩子們,不要只顧把球丟出去就好,還要注意接球的人是否可以方便接到喔!」

曾有位家長分享過,球場是讓孩子學習自我調整與團隊合群的地方,慈籃更是將品德教育在動中來教育孩子們,這也是培育菩薩種子的法門呀!


圖左:上學年四十堂課全勤的程女勻溱(左)及黃姵慈(右)都喜歡上慈籃的人文課。[攝影者:張智超]
圖右:前排葉駿奎(左)張育瑞(中)邱禹鵬(右)都是歡喜來參與慈籃而結為好朋友。[攝影者:丘理文]

圖左 : 慈籃讓孩子學習自我調整培養團隊精神,也建立孩子們的自信心。[攝影者:張智超]
圖右 : 球場上陳明煌教練(左)正訓練孩子們彼此間的協調性還有團隊默契。[攝影者:張智超]






以上文章摘錄自 慈濟全球社區網